html模版太原曾經是個“國”
公元前248年秦國大將蒙驁攻下晉陽時,晉陽已經不是趙國的國都。趙國的執政者素有圖霸中原的澎湃宏願,已在170年前把晉水之陽的都城遷往淇水之畔的中牟(今河南鶴壁西),過瞭30多年又遷往“日出日落之地”的邯鄲(今河北邯鄲)。但秦兵攻占趙國故地仍舊是統一北方至關重要的一役,因此過瞭一年(前247年),秦莊襄王就匆匆把晉陽屬地設為“太原郡”行使起治權。從此,“太原”作為一個行政區域的名稱被確定瞭下來。但在太原誕生的同一年,給它取名的秦莊襄王就撒手人寰。盛年早逝的莊襄王壽止35歲,秦王位由時年13歲的兒子嬴政繼承。
太原第一個“國”字號,就是秦王嬴政21歲時授予的。
這事兒還得從嬴政的母親趙姬說起。趙姬雖然貴為皇後,但卻沒有按母儀天下的標準約束和要求自己,而是私生活極其放縱糜爛。風流成性的趙姬先和相國呂不韋私通,呂不韋又給欲壑難填的她介紹瞭有異能的嫪毐(l o i),趙姬竟然和假冒的宦官嫪毐生瞭兩個私生子!秦王政不僅對這些糗事完全燈下黑,還對母親言聽計從,不僅國傢大事“皆決於嫪毐”,封嫪毐為長信侯,還把西河、太原兩郡轄地作為嫪毐的食邑,甚至改太原郡為“毐國”,以滿足母親情夫的欲望。但錯判形勢的嫪毐隨後發動秦宮叛亂,最終當然落得被誅九族、車裂身死的下場。嫪毐一死,嬴政隨即下令撤銷毐國,恢復太原郡的建制。以嫪毐名字命名的毐國,轉瞬即逝,隻存在瞭短短一年。
太原除瞭秦王嬴政時封為“毐國”,還在漢高祖時封為“韓國”。
漢高祖六年(前201年),劉邦以太原郡31縣設為“韓國”,把它封給和名將淮陰侯韓信同名同姓的另一個韓信。這個史稱“韓王信”的韓信與那個蕭何月下追回來的韓信不是一路人,是個後腦勺上真正生有反骨的傢夥。他給劉邦打報告,說自己封國的國都太原距北部邊境太遠,不利防守,應遷往更靠近匈奴之地的馬邑(今山西朔州)才合適。當劉邦正被韓王信的忠誠弄得陶陶然時,身高八尺五寸的韓王信已向匈奴暗送秋波。後來韓王信覺得朝廷已有覺察,於是幹脆投靠匈奴,並引兵來攻太原,當然他最終被漢軍所殺,他的封國“韓國”隨之被銷號瞭。
名正言順的“太原國”名稱來自漢文帝二年(前178年)。
漢高祖劉邦立8歲的兒子劉恒為“代國”王,建都太原。劉代王的疆域十分遼闊,地跨今晉、冀、蒙等省區。性格沉靜的劉恒在太原15年,勤政愛民,恭儉垂范,代國呈現出一派升平大安的景象。劉恒展現瞭舉重若輕的馭國牧民才幹,也為自己最終登上大位砌築瞭臺階。劉恒繼承皇位的第二年,就下詔把代國一分為二,辟為代國和太原國,封次子劉武為代王,封三子劉參為太原王。但3年後(前175年),太原國又並入代國。
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(25年),劉秀在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。次年,劉秀從更始帝劉玄麾下守將鮑永手中接管瞭太原,再一次下詔改太原郡為太原國,封侄子劉章為太原王。建武九年(33年),劉秀遷徙雁門郡大批吏民充實太原國。建武十一年(35年),劉秀撤太原國恢復太原郡。東漢“太原國”共存在9年,是太原為“國”最長的時間段。此後太原還分別在三國曹魏和西晉時為“太原國”,但均曇花一現,時間不長。
太原,秦漢以來由郡而國、由國而郡的反復變遷,不應視為統治者隨心所欲的瞎折騰,而是當時封建政治制度發展變化的真實反映。



漢初實施郡國並行制度,郡和封國同為地方最高級別的行政區治,但郡直屬中央管轄,封國由分封的諸王統治。諸王起初由皇帝子弟或極少數外姓大功臣擔任,後來就換成清一色的皇傢嫡系宗親。正因為如此,封國被皇帝授予更大、更多的治權,在官吏任免、軍隊組建、財稅征收等方面擁有自主決策權。但時間一久,封國諸王的政經勢力和軍事野心就一起發育膨脹起來,輕則分庭抗禮,尾大不掉;重則雄踞一方,意欲竊國,使得中央政府越來越難於控制和駕馭。因此,漢文帝時賈誼就提出拆分封國屬地,抑制諸王勢力的應對之策;到漢景帝,晁錯延續賈誼政治主張,進一步主張削減諸王封地,防止出現封國生亂的局面。這是太原在郡與國之間反復轉換的根本原因。
但就太原自身發展論,能被朝廷數次封“國”,不僅提升瞭太原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聲望,也增強瞭太原對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軍事、人才資源的吸納能力,並最終生成較強的地域競爭優勢,促進瞭太原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。據《漢書·地理志》記載,西漢末年封國畢竟僅有20個,而郡則多達80多個。

馬紹民

小木屋建造公寓整修專業規劃網-小坪數浴室設計,老屋翻修,舊屋裝潢,舊公寓裝潢,老公寓翻修,舊公寓整修,公寓空間規劃

(原標題:太原曾經是個“國”)



本文來源:山西新聞網木野養生會館-官方網站文具用品-山西晚報
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
靜電機安裝

852E77BA486D340F
arrow
arrow

    hesh7xe7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